• 1
  • 2
  • 3
上海舜力实业有限公司
2025固态电池大揭秘:进展狂飙,未来已来?
2025-2-21
来源:未知
点击数:  773        作者:未知
  • #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真的会取代燃油车吗?##科技#

    固态电池:开启能源新世代

    在当今能源转型的大浪潮下,固态电池作为极具潜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正逐渐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焦点。从电动汽车到储能系统,固态电池凭借其独特优势,有望为众多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2025 年已至,固态电池的发展又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又有哪些新的突破和进展?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深入探讨一番。

    技术突破:从实验室到现实的跨越

    (一)新型电解质材料的崛起

    电解质作为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整体表现。2025 年,新型电解质材料的研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北京大学庞全全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 LBPSI(Li₂S‒B₂S₃‒P₂S₅‒LiI)。这种材料不仅具备高离子电导率,还被赋予了独特的氧化还原介导功能。在全固态锂硫电池中,它能够激活传统电池中难以进行的两相界面反应,实现快速固固硫反应动力学。基于该材料研制的全固态锂硫电池,在 2C 倍率下可释放出 1497 mAh g⁻¹ 的高比容量,即便以 20C 超高倍率充电,容量仍可达 784 mAh g⁻¹,且在 25°C 下以 5C 倍率循环 25000 次后,仍能保持 80.2% 的初始容量 ,展现出了卓越的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这一突破为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方案,让我们看到了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广泛应用的曙光。

    (二)界面稳定性的优化升级

    在固态电池中,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稳定性一直是制约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过去,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副反应会导致界面阻抗增加,进而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如今,科学家们通过开发新型界面涂层材料,如 Li₃PO₄、LiAlO₂等,有效减少了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副反应。此外,原位固化技术的应用也为形成稳定的固 - 固界面提供了新途径。通过在电池组装过程中使电解质原位固化,能够确保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紧密接触,降低界面阻抗,提高电池在高电压下的稳定性。以某研究团队的实验为例,采用新型界面涂层材料和原位固化技术后,电池的循环寿命成功延长至 1000 次以上,这无疑为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三)锂金属负极的应用曙光

    锂金属负极因其超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mAh/g),被视为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理想选择。然而,在过去,锂枝晶的生长问题严重阻碍了锂金属负极的实际应用。锂枝晶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在负极表面生长,一旦刺穿隔膜,就会引发电池短路,导致安全事故。2025 年,在抑制锂枝晶生长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研究人员通过开发三维锂金属负极、人工 SEI 膜等技术,有效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同时,通过电解质改性,如添加 LiF、Li₃N 等,提高了锂金属与电解质的兼容性。这些技术的突破使得锂金属负极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成为可能,有望实现电池能量密度超过 500 Wh/kg,同时提升电池的安全性。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的全新设计,通过增加富含氟的中间层稳定阴极一侧,并用镁和铋修饰阳极中间层,成功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为 EV 全固态电池的生产带来了新的希望 。

    产业化进展:从蓝图到落地的蜕变

    (一)国内企业的蓬勃发展

    在国内,众多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和进展令人欣喜。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上持续发力。2025 年,凝聚态电池已实现量产,规划在 2027 年小批量生产固态电池 ,并取得了掺杂型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进一步巩固其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蜂巢能源也取得了名为 “固态电池模块、电池包及储能装置” 的专利,通过独特的设计提升固态电池性能,为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冠盛股份的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已在温州市启动,预计达产后年产量约为 210 万支,项目预计 30 个月完成建设投产,展现出固态电池在细分领域的产业化潜力。此外,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清陶致力于研发新一代高安全性、高性价比的固态电池,搭载该技术的智己 L6 光年版已向工信部提交申报,预示着固态电池离消费者越来越近 。

    (二)海外企业的加速布局

    海外企业同样不甘落后,在固态电池领域加速布局。现代汽车计划于 2025 年 3 月首次向公众展示其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试点生产线,这款被称为 “梦想” 的电池,有望带来更长续航、更快充电以及更高的能量密度,预计到 2025 年底,现代将推出首款搭载该新型电池的原型车,并计划在未来十年投入超过 90 亿美元用于研发多种电池技术 。本田汽车已开始试生产全固态电池用于其电动车,标志着这家老牌车企在固态电池领域深耕超过十年后取得了初步成果,其全固态电池将在 2025 年后或再晚一些完成电动车的搭载应用 。这些海外企业的动作,不仅展示了固态电池技术的巨大潜力,也加剧了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的竞争态势。

    市场应用:从小众到普及的跨越

    (一)新能源汽车领域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固态电池正逐渐成为技术升级的核心驱动力。2025 年,多家车企纷纷宣布固态电池的装车计划,让我们看到了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上汽名爵计划在 2025 年推出搭载半固态电池的新车型,且价格亲民,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智己汽车的 L6 车型搭载了上汽集团和清陶能源共同研发的光年固态电池,容量为 133kw/h,续航超过 1000km,还支持 900V 超充,预计 2025 年上市。广汽集团推出的大容量全固态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达 400Wh/kg 以上,能量密度提升 50%,整车续航里程超过 1000km,计划于 2026 年搭载在旗下高端品牌昊铂车型上。比亚迪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达到 400Wh/kg,计划在 2025 年进行装车试验,2027 年小规模搭载高端新能源车型。

    从这些车企的布局可以看出,固态电池的应用将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能够有效增加车辆的续航能力。例如,一些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突破了 400Wh/kg,而传统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通常在 200 - 300Wh/kg 之间。更高的能量密度意味着车辆可以在一次充电后行驶更远的距离,有效缓解用户的续航焦虑。同时,固态电池还具有更高的充放电效率,能够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为用户带来更便捷的使用体验。

    (二)消费电子领域

    在消费电子领域,半固态电池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2024 年初,手机厂商开始在旗舰机型,特别是折叠屏机型上搭载半固态电池。到了 2024 年底,VIVO 更是将半固态电池应用到了 2000 元 - 4000 元价位的中端机 S20 上,进一步扩大了半固态电池在消费电子市场的应用范围。

    半固态电池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主要得益于其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随着智能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对电池续航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半固态电池较高的能量密度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为手机提供更持久的续航能力。同时,其良好的安全性也降低了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让用户更加放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半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成为消费电子产品的主流电池技术,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三)储能领域

    固态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2025 开年以来,三大固态电池技术储能项目启动招标,固态电池采购需求超 412MWh。这三大项目分别为华电数智不连沟煤矿 4.5MW9MWh 半固态储能系统采购、泰安肥城 100MW/400MWh 固态锂电池储能项目工程总承包 (EPC) 以及国电电投海南州光储一体化实证基地建设项目多种形式混合储能系统设备采购 。据统计,2024 年开始,固态电池储能需求开始加速释放,采购总需求量已近 1GWh。

    固态电池在储能项目中的应用,为储能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高安全性等特点,能够有效提升储能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在电网侧,固态电池储能系统可以帮助平衡电网负荷,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用户侧,固态电池储能系统可以用于家庭储能、商业储能等,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有望成为储能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四)低空经济领域

    在低空经济领域,固态电池的应用为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25 年有望成为 eVTOL 商业化运营元年,高性能电池是关键,而固态电池因其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成为了 eVTOL 未来发展的主流选择。

    亿航和峰飞等 eVTOL 制造商与领先的电池厂家合作,研发高性能电池。搭载固态电池的 EH216-S 型号的续航时间提升了 60% 至 90% ,这标志着固态电池在低空 eVTOL 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使得 eVTOL 能够承载更多货物或乘客,并在续航能力方面大幅提升,为电动飞行器的可持续运营奠定了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固态电池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扩大,推动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

    挑战与展望:在困境中寻找光明

    (一)面临的技术难题

    尽管 2025 年固态电池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技术难题。界面阻抗问题依旧突出,电极与固态电解质之间的固 - 固界面阻抗较高,严重影响离子传输,界面副反应还会导致电池性能衰减。锂枝晶问题也不容忽视,锂金属负极在循环过程中容易形成锂枝晶,一旦锂枝晶生长并刺穿隔膜,就会导致电池短路,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 。规模化生产同样面临挑战,固态电池的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现有设备和技术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如何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工艺,推动设备自动化和标准化,是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关键 。材料成本方面,固态电解质和新型电极材料的成本较高,稀有金属(如钴、镍)的使用进一步增加了成本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应用 。此外,热管理问题也亟待解决,固态电池在高倍率充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若不能有效散热,将严重影响电池性能和安全性 。在循环寿命方面,固态电池在长期循环中可能出现容量衰减和界面退化,需要优化电极和电解质材料的匹配性,开发长寿命的界面保护技术 。

    (二)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成本降低和商业化应用方面有着明确的发展方向。在能量密度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和结构设计将持续提升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望突破 500Wh/kg 甚至更高,为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更强大的动力支持 。成本降低方面,通过材料创新、工艺优化以及规模化生产,固态电池的成本将逐渐降低,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商业化应用上,固态电池将在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持续拓展。新能源汽车领域,固态电池将助力车辆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高的安全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储能领域,固态电池将为电网储能、分布式能源存储等提供更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消费电子领域,固态电池的应用将使电子产品具备更长的续航时间和更轻薄的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

    总结:固态电池,驶向未来的能源方舟

    回首 2025 年,固态电池的发展可谓是硕果累累。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化进展,从市场应用到未来展望,固态电池正以迅猛之势,改写着能源领域的格局。它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以及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我们对未来的能源生活充满了期待。

    尽管固态电池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但这些挑战也正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源泉。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固态电池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相信在科学家、工程师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固态电池必将克服重重困难,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地址:上海市金山区浦卫公路236号

邮编:201506

电话:021-51143139/ 31229518

传真:021-57747216 / 69517800

网址:www.shshunli.com

邮箱:sales@shshunli.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   上海舜力实业有限公司  制造基地地址:上海市金山区浦卫公路236号

销售热线:021-51143139021-57747216

本站所有信息及图片版权所有上海舜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允许转载,复制。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关键字:新能源材料,稀土材料,高分子材料和产品